聂鸥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渔民捞到千年古船桅杆神秘客商收购捐博物馆

   核心提示

  “哇,海底"龙王"真有宝贝啊,这根木头就像是定海神针。”昨日13时许,一根古木被从晋江溜石塔公园运至泉州江滨公园码头时,围观的人们兴奋不已。两年前,渔民在泉州埔海发现这根长达17.85米的古木,此后一直被搁浅,直到四个月前,一位神秘商人以1万元买下它,打算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。据初步推测,该木头为古船桅杆,至少有上千年历史,为泉州“海丝”研究又添珍贵标本。

  渔民撒网打鱼

  捞到沉重古木

  昨日13时许,晋江池店溜石塔公园的江滨风平浪静。随着海水涨潮,两艘小渔船开足马力,将搁浅在海边滩涂的一根古木拖往对岸的泉州江滨公园码头。随后,工作人员把古木装上吊车,并绑上红丝带,一路平安运到泉州市博物馆。

  这根古木是晋江池店镇溜石村渔民朱永太于两年前在埔海域发现的。当天中午,他抛下的网被水下的东西钩住了,怎么拉都动弹不得,“感觉像是缠在了七八百斤的铁锭上。”直到当晚6点多,潮水落了,他才发现是一根很长的木头将渔网缠住。这根古木重达2吨,用一条船不好运,他便找来两条小船,把古木牢牢绑在两船之间,这才拉到家附近的溜石塔公园海边。不过,因为不知道其价值,古木就一直被搁浅着,有时还被涨起的潮水淹没。

  商人慧眼识珠 买下宝贝捐赠

  “4个月前,我听朋友讲,晋江渔民打捞到一根长木。亲眼所见后,我花1万元买了下来。”吴先生是南平人,在泉州洛江区经商,长年从事古玩木材生意。一看到这古木,他的第一反应是做木雕完全不成问题。他切了一小块用火烧,灰竟是红色的,这更让他兴奋。

  “这是乌木,并且是古船桅杆。”他初步判断,这根桅杆在淤泥中处于缺氧、高压状态,经长达上千年炭化过程,才形成乌木(又称阴沉木),其材质在国内很罕见。乌木质地坚硬,经长时间风吹日晒重量也能保持不变。与很多懂木头的专家探讨后,他觉得这根乌木至少有上千年历史,比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的年代还久远。 “这宝贝放在我店里只能是"文化",而捐给博物馆,就成"文物"了。”虽然有些不舍,但他还是决定将这根古木捐给泉州市博物馆。

  确为古船桅杆

  助力“海丝”研究

  昨日,古木被运到博物馆后,经工作人员现场测量,其长17.85米,最宽处直径50厘米,最顶端的直径为20厘米。细细观察,其中部有7个严重生锈的铁环,第一个铁环距古木根部有6.2米。专家确定该木头为古船桅杆,并认为该船船舱至少有6.2米深。不过,古木的材质,还要等相关专家考证才能确定。

  “从桅杆的长度和直径来推测,这船古船应该比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还要大。”吴幼雄、陈日升等泉州文化专家及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推测认为,这根桅杆为泉州“海丝”研究又添珍贵标本。陈建中表示,他们将邀请有关古船专家前来进行相关考证,并组织考古力量,在渔民当年发现古木的海域进行相关科学考证工作。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范主任说,他们将先采取相关措施不让乌木曝晒,并对乌木进行除盐。

Processed in 0.147(s)   10 queries